专家点评:“银领学院”形成“赶集”效应,具有制度化意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8-30浏览次数:0

“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了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缩短了教学和就业岗位的距离;银领学院的价值在于能够将企业的用人竞争前移,形成订单培养系统,在校企合作上形成‘赶集’效应,具有制度化意义,具有广泛推广价值”。这是日前刚刚结束的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书记院长读书班上,上海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研究员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系统做出的评价。

读书班上,马树超在“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主题讲座中,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的订单人才培养作为典型案例,做了点评与分析。马树超指出,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中,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加强订单人才培养,成立银领学院,着手建设订单培养系统,对第三年进入订单班级的学生进行集中管理,增强了实训的教学性,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订单培养系统,把企业的用人竞争提前,形成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马树超在读书班上风趣地指出,在制度探索上,银领学院校企合作培养银行系统应用型人才开始具有了农村的“赶集”制度效应。大家知道农村地区很多是星期天赶集,虽然没有规章制度要求,但约定俗成是星期天,逐步就形成赶集制度,大家都在星期天赶集,假如谁不遵守这个赶集制度,偏偏选择星期五去赶集,拉着货车去了,结果没人来买,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那就得吃亏。谁不遵守制度谁就会吃亏,这就是赶集制度效应。银领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也形成了这种制度效应,在这个机制框架下,哪个银行系统提出人才需求订单就进入银领学院,就可以优先选拔潜在的优秀员工,提早进入培训体系,按照本系统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通过定向培训与有效的顶岗实习,培养出称心满意的学生,把岗位要求和教学标准的距离缩到最短。哪个企业如果不愿意遵守,不愿意进入银领学院进行订单人才培养,结果可能在优秀学生挑选方面吃亏,也会在应用性人才竞争方面吃亏。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系统进入这个订单培养系统。

银领学院通过创新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使银领学院办学上具有机制与制度化意义。银领学院从示范建设开始起成立,仅仅一年多时间,订单企业从12家银行系统增加到15家,订单人数从850人提升到1000多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订单人数更是从示范建设前的50%跳跃式增长到90%。银领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学校、银行和学生的“三赢”,而学生则是最大的赢家,银领学院的办学模式真正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使命。

银领学院通过自主设计,实现岗前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双重创新,银领学院在订单人才培养方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具有制度化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